t18p4641

下乡帮扶人员吃饭打68张白条,欠下了28000元,乡村餐馆老板讨要5年未果,最后

下乡帮扶人员吃饭打68张白条,欠下了28000元,乡村餐馆老板讨要5年未果,最后经营不下去关门闭店!网友:如果普通老百姓这样干,早就进去了吧? 苏女士满心悲愤地向记者倾诉,她的父母原本在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经营着一家小餐馆,靠着勤劳的双手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。 四五年前,县粮食局的工作人员响应下乡帮扶的号召,频繁来到餐馆用餐。起初,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互利共赢的好事,工作人员有了方便的用餐地点,餐馆也能多些生意。 然而,谁也没想到,这看似平常的用餐,却为日后埋下了长达数年的痛苦隐患。 在那些日子里,县粮食局的工作人员每次用餐后,并没有当场支付餐费,而是留下了白条作为凭证。 苏女士的父母,秉持着对公职人员的信任,相信县粮食局作为政府部门,不会拖欠他们的血汗钱。 于是,他们一次次地收下白条,总计68 张白条,餐费高达 28285 元。 这对于一个靠小餐馆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,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款项。他们耐心等待,期待着对方能主动结清餐费。然而,这一等就是五年。 五年间,他们无数次前往县粮食局讨要餐费,可得到的都是各种令人心寒的推脱理由。 五年的讨要无果,一点点消磨着两位老人的希望和精力。他们气愤交加,身体也在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下每况愈下,各种病痛接踵而至。 最终,无奈之下,他们只能选择停业,曾经充满烟火气的小餐馆,如今大门紧闭,冷冷清清,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不公平的遭遇。 记者经过多方联系,终于找到了在白条上签字最多的朱某。朱某表示,当年下乡帮扶,吃饭确实成了问题,为了解决工作人员的用餐需求,他们就跟领导商量在苏女士父母的餐馆吃饭。 朱某还强调,这些工作餐不属于违规吃喝,因为下乡每人每顿有几十块钱的餐费补贴。 后来,由于单位资金紧张,再加上局长换了两任,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烫手山芋,被一任任领导踢来踢去,始终没有得到解决。 最近,局里给出了答复,表示会想办法分期付款,最迟明年还清。但苏女士一家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方案,五年的等待已经让他们心力交瘁,他们只希望能尽快拿到属于自己的辛苦钱。 此事引发了热议,有网友说,谁吃饭谁付钱,没钱直接从工资中扣除! 也有网友说,一个局,两万多要分期付款?就不能自己先垫钱把钱给了吗? 还有网友说,这是帮扶吗?人家本来还不穷,吃完之后给人干穷了,店都倒闭了! 【观点解析】 县粮食局作为政府部门,本应是诚信和责任的典范,却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了严重的失职和失信问题。 六年时间,68 张白条,28285 元餐费,这不仅仅是一组冰冷的数字,更是两位老人血汗的凝聚,是一个家庭希望的破灭。 所谓单位困难、领导更换,都不能成为拖欠餐费的借口。政府部门更应该以身作则,遵守承诺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。 如果连政府部门都可以随意拖欠款项,失信于民,那么又如何要求普通民众遵守信用呢? 这起事件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,更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。相关部门必须深刻反思,严肃处理,给苏女士一家一个公正的交代! 否则,类似的信任危机将会不断上演,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将受到严重威胁。 (来源:极目新闻)#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#